帮助中心|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1. >广东卓越质量品牌研究院宣传片

首页>资讯中心>行业综述

行业综述

“三驾马车”发力打造深圳创新策源地

发布时间:2017/9/22 10:44:14

 

  9月16日上午,以“创·享未来”为主题的双创周分会场活动在DCC展览展示文化创意园盛大开启。图为现场展示的机器人正在热舞。

  9月15日,双创周龙岗分会场在坂田街道星河领创天下启动。图为观众正在体验VR绿盒子,现场虚拟手绘涂鸦。

  创客大咖和顶尖专家云集、高科技产品琳琅满目、各类活动精彩纷呈……9月15日上午,2017年全国双创周深圳活动暨第三届深圳国际创客周龙岗分会场启动仪式在坂田星河WORLD隆重开幕,在龙岗区15个活动点承办36项重点活动,活动数量领跑全市,参展项目数量达45个。“通过这届双创周,可以发现龙岗双创的国际化程度越高、顶尖的科技产品越来越多、民众参与的程度都越来越高。”相关业内人士评价。

  可以说,“国际范”“高科技”“接地气”是今年龙岗双创周活动的“面子”,当前无论是从创新创业数量,还是在创新创业质量上,龙岗都展现出强劲的动力,龙岗双创的品牌效应不断放大,同时国际化、追求前沿的源头创新以及创新文化不断普及正成为龙岗双创发展趋势。

  一组统计数据也可让人窥见龙岗双创的“里子”:2016年,全区实现GDP3177.1亿元,总量跃居全市第三,工业增加值突破2000亿元大关,位居广东省县区级单位第一,区域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得益于创新型产业的支撑和引领,2016年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5249.2亿元,增长12.9%,占工业产值的78.9%;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1791亿元,增长13%,占GDP的56.3%。

  “龙岗作为一个整体的众创空间已初显雏形。”龙岗区科技创新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龙岗的创新活力大幅增强,创业意识深入人心,创造潜能竞相迸发,科技创新渐渐成为龙岗产业发展的新方向、新特质,“这将全面助力龙岗打造深圳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引领区和深圳东部中心的建设”。

  国际范

  链接全球创新资源:

  打造深圳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引领区

  9月16日下午,“一带一路”国际创客峰会在龙岗丰收·中芬智谷分会场举行。此次峰会聚焦“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地区创客创业项目成果孵化和创新创业生态环境,邀请来自“一带一路”国家及地区创客代表、创业公司创始人、智库平台研究专家,美国、埃塞俄比亚、秘鲁、法国、中国5国创客大咖共同探讨“一带一路”创新创业合作发展新模式,解读“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地区与深圳乃至中国的创业创新良好生态环境的合作共建。

  双创周期间,不只是交流,寻找合作也是国外创客们来龙岗的一个重要目的。9月18日下午,位于龙岗区园山街道的双创周大运软件小镇分会场举办了中国—欧美大数据和智能制造产业合作交流峰会上,来自4个国家的10个创新创业机构登台路演,寻求“中国合伙人”。

  “机器人行业在全球快速发展,未来行业的重大革新很可能发生在中国,所以我们必须与中国合作。”活动中,德国MR-CROPSI公司的CFO,UlrikDe-ichsel表示,他第一次来到中国,希望能找到中国客户或合作伙伴,“我们的工业机器人能很好地为中国电子和制造公司工作。我们希望能够找到一个或多个合作伙伴,在2018年第一季度启动试点。”

  本次龙岗双创周活动,国际化程度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在多个活动点,都能看到来自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创业团队、风投机构和知名学界及政商界人士。如9月9日,由新松机器人公司发起的第三届星创师智能创业大赛吸引了来自中国、美国、以色列、日本、新加坡、俄罗斯、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共计546个报名项目;9月14日,2017年龙岗区坂田街道人才活动周的人工智能专场加速营,来自日本、新加坡、美国、英国、法国、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40多名海外归国创业者齐聚一堂……

  国际化正是龙岗双创的重要关键词。近年来,龙岗区依托国际大学园、深圳国际低碳城以及七列“海外直通车”(硅谷—深圳(龙岗)、华南城—荷兰、天安云谷—以色列、星河雅宝—韩国、天安云谷—德国、天安云谷—澳大利亚、中海信—俄罗斯)等国际化平台面向全球汇聚创新资源,有效促进了龙岗和全球先进创新地区的人才、技术、资讯和资本的交流与合作,同时充分发挥产业优势,推动高端创新资源和龙岗雄厚的产业基础的结合,确立了龙岗在“国际创新网络”的新坐标,开启了全力打造深圳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引领区的新征程。

  “高科技”

  加大尖端领域攻关力度:

  打造原创思想与“高科技”策源地

  9月20日,“大院大所双创汇”——全球优质创新资源深圳龙岗对接落地会暨中科院纳米能源所落地合作技术项目发布专题活动在天安数码城T4航站楼举办。此次的“大院大所双创汇”,由中科院牵头,汇聚了全球创新资源、深圳知名企业,以主题论坛、成果路演、对接研讨形式呈现,最终实现优质项目落地。

  其中,9月20日下午活动发布了中科院共享专利池项目,中科龙岗分别与深圳市优讯智成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安特微智能通讯(深圳)有限公司、深圳市云电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深圳怡丰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矽电半导体设备有限公司、深圳市奥诚科技有限公司共6家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随着龙岗双创的开展,双创对产业发展的推动作用日益显现。去年10月,龙岗区众创联盟正式启动。该联盟由星河·领创天下牵头,联合17家单位发起。“总体来看,众创联盟的运营情况良好,不仅空间配套上有了更多保障,培育和孵化的企业数量也在不断增长。”星河集团副总裁阎镜予在启动仪式上介绍,2016年众创联盟场地面积为50000平方米,提供工位数6000个,今年场地面积达59751平方米,工位数上升到6671个。在入驻企业和团队方面,2016年通过众创联盟毕业的企业数量为96家,今年上涨到176家,培育和孵化效果正在显现。

  创新创业的源头是创新思想,原始创新和洞见力是双创的核心竞争力。有业内人士表示,目前龙岗拥有了国际大学园,以及瓦谢尔计算生物研究院、科比尔卡创新药物开发研究院、霍普克洛夫特高等信息科学研究院等诺奖、图灵奖科学家实验室等众多关注前沿科技的科研机构,“这将有利于龙岗在‘高科技’‘无人区’尖端领域的攻关,成为原创思想与‘高科技’策源地。”

  龙岗区科技创新局相关负责人也表示,目前龙岗已经形成了以华为等龙头企业为核心的应用技术创新源,以国际大学为核心的知识创新源,以新型科研机构为核心的源头技术创新源,“将龙头科技企业、高等院校、新型科研机构作为龙岗创新驱动发展的‘三驾马车’,发挥龙头企业的创新先导作用、国际大学的创新支撑作用及新型科研机构的创新‘鲶鱼效应’,协同发力将龙岗打造成全市源头创新策源地。”

  接地气

  众创空间遍地开花:

  国际创客中心先行区初步形成

  9月20日9时30分,中国青少年机器人友谊赛在全国双创周分会场——深圳国际机器人城圆满落幕。来自全国各地的80名中小学生经过近2个小时的角逐,最后胜出27名。

  青少年投身创客活动在龙岗已经是一种习以为常的事情。9月17日,乔丰创客中心分会场上演了“青年创客智能百搭功能机器人大赛”。乔丰创客中心负责人表示,本次智能百搭功能机器人大赛参加报名人数中,80%是龙岗及深圳的青年人。

  笔者注意到,在龙岗,“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火种已经在龙岗市民群体中传播开来。大量的普通市民和年轻学子在双创劲风的吹拂与滋润下,加入龙岗的双创之路。全区上下展现出了蓬勃向上的创新氛围,创新创业的城市文化正在不断沉淀,创新创业的土壤不断“肥沃”。

  “可以说,深圳国际创客中心先行区初步形成。”龙岗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在龙岗政府的规划与指导下,区内众创空间遍地开花:龙岗已成立了区众创联盟和区创新产业载体联合会,创客空间达33家,其中国家级10家、市级20家,各创客空间汇集创客项目(团队或个人)650多个,现已全部开放运营,星河WORLD“创客世界”成为全国最大的创客空间聚集区。目前,龙岗区众创机构不仅总量居全市首位;在质量上,市级认定的创客空间占全市近1/3,创客实践室占全市近1/5,两项指标均位列全市第一。

  目前“众创龙岗”品牌效应不断放大。龙岗区多次举办或承办“国际众创周末”、中国深圳海外创新人才大赛、深圳国际创客周之“众创龙岗”等国际化大型众创活动,设立了“国际青年创客联盟”,成为全球创客的“大本营”。同时,每年定期举办众创周末、众创论坛等十大众创品牌活动,形成示范效应。此外,龙岗区开设全国首个围绕创新、创业、创投、创客为主题的专业电视频道——众创TV,向外界有效传播和提升了龙岗创新创造影响力和知名度。

  ■相关

  推进双创,政府应如何作为?

  龙岗启示录:既提供“第一推动力”,又“服务好、不惊扰”

  推动双创发展,政府应该如何作为?作为深圳的双创大区,龙岗能够提供哪些启示?

  笔者走访发现,近年来龙岗区大力引进、集聚、培育创新人才,同时大力引进创新项目、资源,使得人才和项目资源同步进驻。

  同时,以打造创新载体等工作为重点,构建完善的创新创业链条,坚持以营造创新环境、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力求“服务好、不惊扰”,打造“企业身边的政府”,提供了“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新诠释。

  抓住创新“牛鼻子” 以“三高一平台”为抓手汇聚高端创新资源

  一直以来,龙岗区始终坚持以高端链接、高端引领为抓手,将“三高一平台”(高等院校、高端企业、高级人才和“政产学研金用”一体化创新平台)视为创新发展的“牛鼻子”,作为龙岗新时期集聚和利用高端资源的主战略。

  统计显示,在高等院校方面,目前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已实现三届招生和首届硕士研究生毕业,北理莫斯科大学正在建设并于今年招生,墨尔本生命健康工程学院进入筹建阶段,吉大昆士兰大学、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等中外合作项目正在洽谈签约中;在创新平台方面,龙岗区推动建设了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机器人与智能制造研究院、太空科技南方研究院等5家新型科研机构,建成创新平台141家、科技企业孵化器22家;在高端人才方面,集聚了全国“两院”及国际知名科学院院士5人,国家“千人计划”专家30名,深圳“孔雀计划”人才218名,广东省创新创业团队和深圳市“孔雀计划”团队20个。高层次人才总量位列全市第二;在企业方面,近两年龙岗的国高企业实现翻番,累计达861家,今年底还有望突破1000家。

  在创新创业中,人才从来是第一资源。笔者注意到,龙岗重视将人才和项目、资源一起引进。目前全球化的人才、技术、产业、项目、资本等加速涌流,形成了全市强有力的东部“创新磁场”。

  此外,龙岗区还实施“深龙英才”计划和“以房引才”模式,瞄准本地产业需求,积极引进和培育高端创新人才,形成创新人才“选得准、引得来、留得住、用得好”的局面。特别是针对当前深圳高房价的现实情况,将人才安居房当作龙岗“以房引企”“以房引才”的一大利器,大力建设安居房、购买商品房供人才居住,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人才高品质居住的需求,吸引了人才的进驻。

  构建生态链 政府提供“第一推动力”打造“创新综合体”

  如何才能让引进的创新人才、创新资源发挥对产业升级的推动作用?龙岗区的一个做法是,“放水养鱼”,由政府提供“第一推动力”,撬动各种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激发广大主体能动性,围绕全区创新驱动发展主线,强化向心力,有效按照政府科技创新战略意图和布局发挥了各自比较优势,形成“创新综合体”。

  其中,龙岗区特别重视通过打造高端创新载体营造科技创新创业微环境,推动科技成果孵化。在政府支持引导下,天安数码城、天安云谷、星河WORLD、中海信、启迪协信等为代表的36个优质创新载体拔地而起,提供了725万平方米产业发展空间,吸引了1700多家高科技企业入驻,并已涌现了柔宇科技、艾尼尔、云天励飞、怡丰自动化等后起之秀。

  同时龙岗区还加大了技术转移转化的市场化探索,搭建了全省首家全流程网上交易的区级技术转移促进中心,由政府引导创办并交由专业化机构完全市场化运作,汇集企业、院所、服务机构、技术经纪等技术交易参与,现已“撮合”技术交易240例,交易额近2亿元,以区级层面解决科技、经济“两张皮”的尝试初见成效。

  龙岗区还全力引导聚合社会资本聚焦科技创新战略重点,其中在全市率先设立区级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以专业化管理的模式运行,政府只参股不控股,累计投入12.5亿元,撬动社会资本120亿元;成立龙岗区金融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已注入资本超200亿元;组建全国第一家区级金融商会,吸引金融会员企业数百家,搭建政府与金融机构之间沟通交流的纽带和桥梁;成立全市首个区级创业投资广场,通过注册与驻点、实体与虚拟相结合,为中小企业提供多类型、多环节的金融服务,现进驻机构30余家,注册资本总额近35亿元等。

  创新政策供给 以“互联网+”打造“企业身边的政府”

  近年来,龙岗区始终坚持以营造创新环境、打造有为政府为己任,提供了“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新诠释。

  一直以来,龙岗区不断深化行政体制改革,面对千帆竞渡、百舸争先的激烈区域竞争,面对不进则退、小进亦退的发展竞赛,把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作为“先手棋”,发挥政策“指挥棒”作用,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力求“服务好、不惊扰”,打造“企业身边的政府”,努力成为引领改革的先行者、勇于改革的担当者、科学改革的谋划者和推动改革的实践者。

  “我们首先加强了规划引领和创新政策供给,培育适宜创新创业的土壤。”龙岗区科技创新局相关负责人说,用规划指引和指导全区发展是龙岗区一以贯之的基本准则,近年来,编制完成了《龙岗区综合发展规划大纲(2014—2030年)》,并开展山环水润、产城融合等专项规划研究,多规协同的规划体系初步构建。在创新驱动发展方面,龙岗区印发实施创新驱动发展五年行动计划,在全市率先编制深圳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龙岗片区)发展规划纲要,借鉴硅谷“雨林式”创新生态系统经验,出台加快发展科技服务业及众创空间等系列实施意见,初步构建起多层次、系统化的自主创新政策体系。今年龙岗区各产业主管部门对原有产业扶持政策进行了修订完善,并将今年的区经济与科技发展专项资金在2016年4.35亿元的基础上增加一倍多,计划支出约10亿元,鼓励和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多方位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助推产业升级。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龙岗以“互联网+”为手段打造多层次一体化便民服务体系。龙岗区相关负责人介绍,龙岗区以互联网思维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行16组跨部门关联事项“一条龙”联合办理,在全市率先实行商事主体登记全流程无纸化网上办理;率先推动“互联网一窗式”,探索了“一窗通办、受审分离”、建立项目双向发起、“审批围绕项目转”等机制创新,大幅提升智慧化便民化服务水平。其中今年龙岗区探索“互联网产业园区”,推出“协同供给”“双向对接”“主动服务”“一园一策”等举措,在天安云谷等五家园区全国首创政企共建产业园区公共平台,成为业界创新典型案例。

  • 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