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中心|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1. >广东卓越质量品牌研究院宣传片

首页>资讯中心>行业综述

行业综述

1.5万深企向外扩张 深河经济关联度加强

发布时间:2016/12/23 10:07:35
 

  南都10月17日专访河源市委书记张文的报道。

  近年来,深圳有超过1.5万家企业向外产能扩张,到广东腹地寻找发展机会。约2小时车程外,即将通高铁的河源引进的企业七成来自深圳。

  省委省政府3年前决定深河开展新一轮结对帮扶,但随着产业转移到河源的企业越来越多,深圳与河源的经济关联度也越来越高,表面是对口帮扶,实质是“一体化”。深圳安排了累计数亿元的资金帮河源完善城市规划、交通规划编制,支持学校、医院等10大民生项目建设。大量来自深圳的干部、城市源源不断向河源输送深圳的所有经验,保证深圳企业在180公里之外仍然享受在深圳一样的服务。省委副书记、深圳市委书记马兴瑞说,帮河源就是帮深圳自己。

  河源市委书记张文则认为,改变河源的落后面貌,根本出路是使河源和珠三角在同等水平上发展,在新一轮产业发展中源注重加快与深莞惠产业共建。

  深圳土地资源趋紧

  推动企业向外发展

  深圳对口帮扶河源指挥部产业园区组副调研员姚林志3年前到任,他此前曾在南山区发改局任职超过20年,见证了华为这个百人小企业成长为今天的庞然大物。姚林志的工作之一,就是把深圳培养的企业引入河源。中国最大的通信设备上市公司、总部在深圳的中兴通讯要选新址建基地,找遍省内外,相中了河源,2015年2月动工建设。随后“倍增效应”显现,产业链上相关的其他深圳企业也冲着中兴通讯来落户。

  姚林志用“天时地利人和”来解释这种企业的迁移。他认为,“天时”是粤东西北振兴发展、深莞惠经济圈(3+2)融合发展、深圳“东进”等战略机遇叠加。可以说是政府的推动。但“地利”则是深圳土地空间等资源要素趋紧客观上推动企业主动向外寻找机会、扩大腹地空间。数据显示,深圳近年来有超过1.5万家企业向外产能扩张,向外发展成了企业的自主选择。

  深圳和珠三角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换代,对河源来说是一种机遇。今年以来,以深圳为主的珠三角地区50多个商协会、700多家企业、近1000名客商或代表到河源考察投资环境,为河源建市以来之最,至今引进的企业70%来自深圳。河源市委书记张文对媒体算过一笔账:河源已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以手机制造为主的电子信息主导产业,目前规模在每年600亿元左右,总量不大、竞争力不强、发展水平不高等问题很明显。如果加上中兴通讯,意味着河源电子信息业的年产值在两三年后可以冲上千亿元台阶。

企业在深圳享受到的

  在河源还能继续享受

  深圳企业来落户最初并非没有顾虑。有一家总部在深的调味品企业就担心过“水土不服”的问题。有统计显示,深圳是企业受政府打扰天数最少的城市,到了外地,还能有这个待遇吗?深圳帮扶河源干部姚林志说:“我们能提供给这些企业什么?一个是土地,广阔的空间,而且你在深圳所享受的优惠,在河源继续享受。另一个就是我们对口帮扶指挥部提供的全程跟踪式的服务。把企业招商到河源之后我们一直跟踪服务。”“我们从深圳来,不是来这里打酱油,在我们这里,任何文件都不过夜,我们要有高效率。”姚林志笑称,来河源之后,掉了十几斤肉,头发也愈加稀少。

  河源市长彭建文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这批帮扶干部带着真心、真情来到山区河源,务实肯干,辛勤付出,理念创新,让我们看到了特区干部队伍先进的工作理念、务实的工作作风和高效的工作效率,让我们由衷感到钦佩。他们散落在河源各个岗位,发挥的就是‘鲶鱼效应’,将刺激、激活河源本地干部的思想观念、工作状态和作风,这对于河源营造良好的政务环境、营商环境都是很有帮助的。”

  这也反映在河源的制度改革上,当地加快“一门式、一网式”政务服务平台建设,,界定出206项“零跑动”事项清单;深化投资项目审批改革,将社会投资项目审批时限从180天缩短至37天,政府投资项目审批时限从240天缩短至47天。这是目前全省投资项目审批时限最短、办理速度最快的“办法”。

  两地城市配套趋同

  深河之别将不再悬殊

  河源市委书记张文在接受南方都市报专访时曾提及:“有朋友来河源想去星巴克,地图一搜最近的星巴克在70多公里以外的惠州。从这一杯咖啡里面可以看到目前城市配套的短板。”张文认为,产业要“生根”,项目要落地,核心就在营商环境。

  同样,深圳对河源的对口帮扶,并不包括建设一家星巴克咖啡,还包含大量的城市建设管理理念和智力的输出。深圳安排了728万元专享帮扶资金,利用深圳“设计之都”优势,引进深圳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帮扶河源完成中心城区扩容提质建设规划、江东新区城市设计及律师生态示范区规划等10项规划编制。累计选派15批次、近50名深圳专家参加河源市规划的评审指导。

  在交通规划上,深圳也安排了1650万专项资金,帮扶河源完成了《河源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等六个专项规划编制,建成智能交通顶层设计和G PS监控平台。选派100余名河源干部赴深参加交通管理专题高级培训班及跟班学习,指导河源开展“大交通”管理体制改革试点,交通规划和管理水平得以显著提高。

  医疗和教育方面,利用深圳市财政安排的2亿元民生帮扶资金,制定深圳对口帮扶河源社会民生项目资金安排方案,支持学校、医院等10大民生项目建设。北大深圳医院重点帮扶河源市人民医院创建本市第一所“三甲“医院,目前已经 成 功 创建。

  未来,坐趟高铁,深圳人花上一小时就到达河源,他可以在河源使用深圳的医疗保险,享受来自深圳输出的城建、交通理念,教育以及医疗服务。那时大概也分不清自己是深圳人还是河源人。

“嫁接效应”

  华大基因怎样带动河源培育支柱产业

  当然,河源与深圳并不相同。河源是广东重要的生态屏障和饮用水源保护地。河源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河源市委书记张文认为,稀缺、不可复制的自然生态是河源未来的竞争之本、财富之源。所以河源要唱好“山歌”、念好“水经”,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走“绿富”双赢的发展道路。

  来自深圳的酷派集团弘稼科技和华大基因今年均签约落地河源,将给当地现代农业生态带来改变。根据协定,华大基因将在河源江东新区选址建设华大基因活体库的办公、科研、技术中心,共同规划建设河源江东新区生命健康特色镇(生命谷)。双方另一个合作的重点是现代立体农业,拟在河源打造“农科院+农学院+农场”的示范性立体农业。汪建称,可确保种植业的产出高于10公斤/平方米,最高可望达到50至70公斤/平方米,养殖业产出目标20至25公斤/立方米。水产养殖项目首期将在江东新区选址试点,今年10月前建成示范点,并在河源推广。

  双方的目标是,力争到2020年,带动河源未来农业产业拥有一批优秀企业,孵化一批具有自主专利技术的科研团队和企业;初步建成以生命健康产业为特色的示范基地,使培育基因技术及其应用产业成为河源支柱产业之一。

  在发展健康休闲产业方面,大笔投资也正在进入河源。投资40亿元的巴伐利亚庄园二期正加快建设,保利集团投资开发响水国际生态旅游度假区,客天下投资打造水晶温泉国际旅游度假区,等等。1-7月,河源全市接待旅游者人数、旅游总收入分别增长12.8%和13%。

  在这里,深圳与河源,资本与自然资源的对接,有如两种植物的嫁接,促使河源爆发内生性的力量,从而结出更多果实。

  记者观察

  深圳干部:帮扶河源是一次报恩

  毋庸讳言,深圳对河源的帮扶是一次省委省政府部署的任务,但推动两地合作的不仅仅是省委的要求。多名对口帮扶河源的深圳干部在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都谈到,帮扶河源是一次报恩。

  长期以来,东江之水养育了珠三角,而河源正是为了保护这一水源而控制工业发展,经济发展大受影响。“从良心上来讲,深圳现在发展了,也应该要来帮扶河源。”帮扶干部姚林志说,他们是带着感情来到了河源。

  对口帮扶也是深圳在发展战略上的选择。随着深圳打造总部经济、金融城市,“腾笼换鸟”,一批制造企业也急需要将生产基地搬出深圳。同时制造型企业近年来在深圳的扩张,也受到了用地等资源的制约。企业在两地之间流动,可谓对两地都有好处。

  除此之外,两地也遵循经济发展规律,探索利益共享,增强帮扶的可持续性,深河公司则是这种探索的产物。广东深河产业投资开发有限公司由深圳、河源两市共同出资设立,负责深圳(河源)产业城的综合开发、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相关商业开发等投融资业务以及招商引资等经营管理活动。姚林志介绍说,根据他们的测算,这一合资公司前期投入大,实习盈利的周期长。作为探索,这一公司的成立并非为了追求经济收益。但是这一公司的设立,却将深圳与河源从经济上绑在了一起。

  这意味着,建设产业园不再仅仅是帮扶河源,产业园运营得好,实现盈利后,利益共享将达到双赢的局面。正如省委副书记、深圳市委书记马兴瑞所说,帮河源就是帮深圳自己。政策、感情以及共同发展的需求与收益的共享,这些复杂的因素,融合在一起,催生着深圳向河源的对口帮扶深入而持续。

来源:南方都市报

  • 相关产品